書刊拼版是一項很重要的印前工作,是整個生產制作的核心指引。由于書刊生產牽涉到的工序較多,不同拼版方法對印刷生產的質量、效率、成本有著不同影響,合理的拼版方法可以使印刷生產順利完成。如果拼版不當,就會給印刷生產帶來難以預料的麻煩,造成無法完工,甚至返工。本文將探討書刊拼版對不同印刷生產工序的影響,希望能給同行借鑒。 拼版對印刷工序的影響 印刷是書刊生產最重要的環節之一,而拼版好壞對印刷成本及效率有著直接影響。通常如果訂單數量偏大,會優先考慮上全張機、八色機,甚至輪轉機,這些設備對拼大版的要求均不同,下面分別進行討論。 如果上全張機,首先需要查看訂購的紙張尺寸是否滿足條件。當基本條件滿足后,需要根據后道可操作的折頁P數來確定折法。大部分常規折頁機無法滿足全張機整張印張上折頁機,需要拆分,比如16PP拼兩個。全張機比對開機速度慢,但完成效率是對開機的兩倍,裝校時間相對要長,比較適合大訂單量。當訂單數量超過1萬本,P數超過256PP,就可以考慮上全張機。全張機相對不足的是顏色把控方面沒有對開機好,而且如果沒有專用設備反紙,人手反紙會比較辛苦。 大印數、P數多時,也同樣適用于八色機。八色機有不同類型,從拼版角度可主要分為單叼口和雙叼口,兩者拼版放位不同。面底上下座同時印,只需單叼口,正反面套準相對比較好掌控,版尾正常留色條即可,但由于底面一起印,針對大墨位容易出現脫花等風險,且有些機種會要求中間放位(吸風位),如果放位沒有處理好,會導致后道折頁沒有大小邊,加大鎖線難度,甚至須額外增加套廢紙工序才能鎖線。而雙叼口對拼版來講一定要預留雙叼口的紙邊,這是因為如果叼口發生變化,正反面套印不準問題時常會發生,導致印刷品質降低。八色機適用于印數超過8000本,內頁用紙定量為100~140g/m2,且印色要求不高的訂單。 輪轉機的特點是速度快、可連線折頁、時效性較強,當訂單數量較小時不太適合。拼版時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叼口和色條。通常對開印刷機的叼口和色條位于紙張的兩頭,色條放版尾,而輪轉機的叼口和色條位于同一位置,省去了部分紙邊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輪轉機的周長是固定的,也就是說含叼口邊的上機紙度不能調整,永遠是固定尺寸。所以說當考慮是否上輪轉機時,首先應該考慮成品尺寸與輪轉機周長是否匹配,否則有可能雖提升了效率卻因為滿足周長的設定而浪費了紙邊,導致成本增加,尤其遇到有尾版拼多個時,還會產生人手分頁的成本。通常建議印數超過3萬本,內文用紙定量為64~105g/m2,且成品尺寸匹配可折頁的拼版方式后與設備周長最大利用率不低于75%的,適合上輪轉機。 拼版時,除考慮以上機種的特點外,還要注意色相差異較大的圖片盡量不要拼在同一列區域,即上下位置;較多需要套準如類似反白小字等盡量拼在靠叼口處;太薄的紙如定量為48g/m2以下的圣經紙的上機尺寸不建議拼太大,否則容易頻繁出現雙張卡機等問題,影響開機效率,收紙部分也可能導致因收紙不齊而需要額外齊紙后給后道折頁。 拼版對表面處理工序的影響 書刊雖不像包裝那樣需要突出絢麗的表面處理,但通常在封面設計上會增加一些工藝,導致其在拼版上和內頁不同。內頁拼版盡量滿足印刷設備尺寸的最大利用率即可,而封面須綜合考慮。對于封面印刷,最好是上四開機,不需要排太多個,即使印數大,也最多可排4個。針對有些表面處理需要非常精準套印的產品,則無論印數多少,最好只排一個封面,否則會給后道增加難度,甚至無法進行下去,比如燙印、局部UV、壓凹凸等均需要和印刷內容進行精準套印。 大部分拼版人員為了省版材,經常會拼自反版,這通常是針對沒有表面處理的類別,封面或有表面處理的部分不建議這樣做,不僅容易出錯,而且為正反面顏色的統一性也增加了難度。
|